你沒看錯,我入學當時系所的這項決定,算是跟現在風向完全相反的逆向操作。
接著我問他們,媒體是什麼意思?如果媒體是資訊的傳播者,那麼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其實人人都是媒體:事實查核中心是媒體、正在上課的我是媒體。在訪談了現在的高中公民老師和學生,以及研究大量現有的媒體識讀素材後,我自行設計了教材,將受眾定義為高中以上的學生,並把媒體識讀定義為由低至高的三個層次:事實層次、立場層次、批判層次。

媒體識讀的立場層次比事實層次來得更困難,因為閱聽人不像事實查核時只要會使用搜尋工作、認識常見的事實查核工具。我在參訪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之後,認識到現在開始有一群老師與基金會合作,試著在國小、國中推動媒體識讀的課程。」 以上的資訊雖然沒有錯誤或不實,對於社會或事實的理解卻是有害的。有些人主張這兩個詞的意思不同,媒體素養比媒體識讀的層次來得更高,而我認為兩者有許多重疊的部分,而且媒體識讀是媒體素養重要的一環,所以實務上在學習或教導媒體識讀/素養時,去區分兩者的差別其實意義不大。立場層次中常見的概念包含新聞框架、新聞生產貼紙,也應該認識到常見媒體背後的金主是誰。
事實查核中心在挑選查核的案件時,也會經過一層主觀的篩選。事實查核的工作對於一般閱聽人而言並不困難,指需要善用搜尋引擎搜尋相關關鍵字,即可查看事實查核中心是否有相關的查核結果。」你覺得替公司努力完成交派的任務之後,自己應該要拿到多一點錢,否則幫公司多做很沒意義。
也就是說,減碳將變成各單位績效指標之一,不再只是公司的上位目標。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企業內部碳定價的定價方式五:內部排放交易 跟定價方式四相同,這方式也被視為促進公司內部減碳企圖心較有效的方法。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內部碳定價是公司邁向碳中和必要的管理工具。
隨著實務應用上的開展,可以與大家分享目前五種已在實務上應用的內碳定價方式。這還不打緊,聽說全球市值前500大的公司已有一半已採用、或規劃於二年內採用「內部碳定價」來管理公司碳排,並將內部碳定價視為引導公司低碳投資的有效工具。

反之則優先選擇購買額度。當自行減量所需付出的費用較低時,自然會優先自行減量。若初期組織內部遇到較大阻力,公司可以先使用隱含價格或是影子價格法,它並不真正涉及公司內部金流的移動,執行成本相對較低,這兩者也是目前企業界最常使用的方式。隱含價格的應用較為單純直接,透過參考外部碳定價、公司過往減量措施的成本資訊、或是為達減量目標預期耗費的單位減量成本等,決定一個價格,後續公司內部進行減量投資,就可以以這個價格做為參照點,當欲投資的措施成本低於此價格,則優先實施。
聽說這種做法是將公司內部不同的部門別設定為管制對象,接著,再使用類似碳稅費的做法,針對這些管制對象的排放量進行課徵。內部碳定價主要目標,在於讓減碳誘因傳遞到公司的每個人 它有許多設計方式,從全局思維來看,其實是確保你未來每一年都有獎金可以拿。為了消除疑慮,公司內部通常會成立一個基金來管理這些課徵而得的資金,並且設計創新的機制鼓勵員工跟著公司一起努力減碳。企業內部碳定價的定價方式三:碳權抵換 當公司進行減量決策時,自然會進行比價,到底是自己減碳比較便宜呢,還是直接買碳權抵換比較便宜。
上面說的情境之所以發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沒有把績效目標和環境目標綁定在一起,「沒有讓寒氣傳遞到公司的每個人」。本文經綠學院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碳」該如何定價:「碳費」和「碳交易」,哪一種模式比較好? 碳權賭城指南(一):企業購買碳權之前,要先認識這三種賭場莊家 媒體稱特斯拉靠「賣碳權」每年進帳四、五百億,這其中恐怕有些誤解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當你選擇買碳權時,你買到的碳權多少錢,就是內部碳定價的價格訊號了。文:劉哲良(一個安裝了「第三隻眼」的環境經濟學家,擅長辨別抽象的價值,看見萬物之間互相關聯及共生的網絡,其頭腦清晰的程度,任何偽裝或說不通的邏輯都瞞不了他。
企業內部碳定價的定價方式一:隱含價格(implicit price) 這種方式主要是作為公司減量措施投資決策的參照依據。如果你在永續部門或公司的基金會,請各部門做節能減碳,部門主管只冷冷回你一句,「每天光是應付你們一大堆要求,花時間去上ESG培訓,業績都不用做了,業績你幫我扛嗎?」這時你也會覺得幫公司多做ESG很沒意義上面說的情境之所以發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沒有把績效目標和環境目標綁定在一起,「沒有讓寒氣傳遞到公司的每個人」。當自行減量所需付出的費用較低時,自然會優先自行減量。主要原因在於,公司部門需要為它的排放行為以金錢形式直接付出代價。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本文經綠學院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碳」該如何定價:「碳費」和「碳交易」,哪一種模式比較好? 碳權賭城指南(一):企業購買碳權之前,要先認識這三種賭場莊家 媒體稱特斯拉靠「賣碳權」每年進帳四、五百億,這其中恐怕有些誤解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這還不打緊,聽說全球市值前500大的公司已有一半已採用、或規劃於二年內採用「內部碳定價」來管理公司碳排,並將內部碳定價視為引導公司低碳投資的有效工具。
企業內部碳定價的定價方式一:隱含價格(implicit price) 這種方式主要是作為公司減量措施投資決策的參照依據。內部碳定價主要目標,在於讓減碳誘因傳遞到公司的每個人 它有許多設計方式,從全局思維來看,其實是確保你未來每一年都有獎金可以拿。
如果你在永續部門或公司的基金會,請各部門做節能減碳,部門主管只冷冷回你一句,「每天光是應付你們一大堆要求,花時間去上ESG培訓,業績都不用做了,業績你幫我扛嗎?」這時你也會覺得幫公司多做ESG很沒意義。當你選擇買碳權時,你買到的碳權多少錢,就是內部碳定價的價格訊號了。
企業內部碳定價的定價方式三:碳權抵換 當公司進行減量決策時,自然會進行比價,到底是自己減碳比較便宜呢,還是直接買碳權抵換比較便宜。」你覺得替公司努力完成交派的任務之後,自己應該要拿到多一點錢,否則幫公司多做很沒意義。聽說這種做法是將公司內部不同的部門別設定為管制對象,接著,再使用類似碳稅費的做法,針對這些管制對象的排放量進行課徵。協助修訂《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專長非市場價值評估,也就是幫沒有市場的東西估價,目前擔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及綠學院綠色帶路人) 在工作中,你常常有這種想法吧,「幫公司賺錢,錢又不會分給我,薪水也不會變高,何必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也就是說,減碳將變成各單位績效指標之一,不再只是公司的上位目標。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內部碳定價是公司邁向碳中和必要的管理工具。
反之則優先選擇購買額度。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首先,「環境的業績目標」要怎麼訂?如果要跟員工收碳費,碳如何定價?一噸100元美金不會太高嗎?誰合理?誰說了算?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企業內部碳定價的五種定價方式 要回答這個問題,除了可以參考我們在〈碳如何定價?一噸100元太便宜,300元就合理?誰說了算?〉談到的價值評估邏輯之外,也可以參考現存的內部碳定價應用形式,從中學習定價的原理。為了消除疑慮,公司內部通常會成立一個基金來管理這些課徵而得的資金,並且設計創新的機制鼓勵員工跟著公司一起努力減碳。
在操作上與國家層次應用的排放交易機制邏輯類同,只是管制對象改為是在公司內部,而交易也是在公司內部的不同單位之間進行。文:劉哲良(一個安裝了「第三隻眼」的環境經濟學家,擅長辨別抽象的價值,看見萬物之間互相關聯及共生的網絡,其頭腦清晰的程度,任何偽裝或說不通的邏輯都瞞不了他。企業內部碳定價的定價方式五:內部排放交易 跟定價方式四相同,這方式也被視為促進公司內部減碳企圖心較有效的方法。隨著實務應用上的開展,可以與大家分享目前五種已在實務上應用的內碳定價方式。
透過培訓課程或績效綁定,逐漸讓全公司同心同德之後,你就再也不會覺得幫公司多做事很沒意義,因為你在替一個更高的價值服務,長遠來看,透過公司因應轉型風險的能力、進而提升供應鏈訂單的取得機會,這個價值最終還是會回到你的口袋裡。企業內部碳定價的定價方式四:內部碳費 這就是文章一開頭讓員工們產生疑慮的方式,這是直接把主管機關所實施的碳定價工具搬到公司來使用,這種方式被視為促進公司內部減碳企圖心較有效的方法。
隱含價格的應用較為單純直接,透過參考外部碳定價、公司過往減量措施的成本資訊、或是為達減量目標預期耗費的單位減量成本等,決定一個價格,後續公司內部進行減量投資,就可以以這個價格做為參照點,當欲投資的措施成本低於此價格,則優先實施。你聽了之後想,部門的利潤是要拿來發績效獎金的啊,怎麼可以拿去繳公司的碳稅費,根本是巧立名目剝奪我的獎金。
若初期組織內部遇到較大阻力,公司可以先使用隱含價格或是影子價格法,它並不真正涉及公司內部金流的移動,執行成本相對較低,這兩者也是目前企業界最常使用的方式當在股市進行交易時,用越低的價格購買股票,代表持有的成本越低,在未來股票的價格上揚時,可以賺取更多的價差,也就替投資者帶來了更多的報酬。 |